古典小说->四书五经-论语

  【读解】   
  因为“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话说得好的人不一定品 德高尚,所以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不能够只听他说得好便以为一 切都好,轻易地去推举他。
  另一方面,一个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好,甚至简直就是个魔  鬼撒旦,但只要他说的话有道理,就应当采纳接受,而不应该以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断然否定。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里说得好:“不管是什么人, 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 人民有好处,一我们就照你的办。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人原来荣耀显赫,如日中天,“咳唾成 珠玉,挥袂出风云。”说出的话都是金玉良言,句句是真理。后来 星移斗转,风流云散,甚至身败名裂,原来所说的一切似乎也都 成了反动言论,成了粪土,批倒批臭,任何人不得再说。阴差阳 错,倒是免费给了那人以专利权。
  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因人废言。在圣人看来,不是君子风范。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 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 就是‘恕道’吧!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读解】   
  在《里仁》篇里孔子对曾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时,曾子曾 概括“夫子这道,忠恕而已矣。”把“恕道”作为“夫子之道“的 一个重要方面 .
  《颜渊》篇里,当仲弓向孔子问什么是仁时,孔子也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仁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仲弓推荐。   在本章中,圣人又再次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 道”作为终身奉行的座右铭推荐给他的高材生子贡。     人们遇事常说:“将心比已。”又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这 实际上正是在推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   问题在于,世道人心,每每是反其道而行之。一般人恰好是 自己不想做的事,就想让别人去做;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巴不 得卖给别人。相反,自己想做的事,自己钟爱的东西,就不那么 愿意与别人分享了。所以,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所以 会如此,其基本原因在于凡事都很少为他人着想,而是为自己着想。 说到底不是一个私字在作怪。     其实,我们也看到,在《公冶长》篇里,子贡自己

页数:163/226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您又有闲心的话,请点击广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