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四书五经-论语

  具体说,“先有司”就是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而不必领 导人事必躬亲。一般人往往认为当领导的事必躬亲是美德,其实 不然。对于做人来说,事必躬亲也许是个优点,但对于做官来说, 事必躬亲却是一个致命的弱点,费力不讨好,而且危害无穷。《吕 氏春秋·审分览》曾经生动地举例说,人与马一起走,人不如马 快,可是,人坐在马车上驾马,情况就不一样了。不能任用部下, 事必躬亲,就好比舍弃车驾而与马同行,不仅不如马快,而且还 会压抑、挫伤“马”的积极性,使其失去作用。更为严重的后果 是导致各级职责混淆,领导不力,一片混乱。“此亡国之风也!”正 因为事必躬亲有如此大的危害,所以才有“丙吉问牛不问人”、 “陈平不知钱谷之数”等著名的执政典故。也正因为这样的道理, 所以孔子才非常重视“先有司”的作用,把它作为首要的一条教 给仲弓。
  如果说,“先有”在于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 其责,那么,“赦小过”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包括那些犯有错误但愿意改正的人。俗 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又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 无徒。”如果你事事苛察,求全责备,就像眼睛里容不下一粒砂子 一样抓住别人的缺点错误不放,谁还愿意跟从你,为你卖力气呢? 所以,做领导的一定要原谅属下的小过失。这就是孔子教仲弓 “赦小过”的道理。
  至于“举贤才”,道理就更加简单,这是孔子在许多地方多次 论述的问题,只不过对仲弓加以强调罢了。
  总起来说,孔子倡导的是民主、开放的用人之道。其中“先 有司”的思想尤其深刻,值得做领导的人士深思。
  ------------------

  名正言顺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 ①先?”子曰:“必也正名  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 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 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②,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 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注释】
  ①奚:何,疑问词。②中(zhong):得当。
  【译文】
  子路说:“如果卫君等待老师您会治理国政、您将先做什么 呢?”孔子说“那一定是先正名分心吧!

页数:130/226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您又有闲心的话,请点击广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