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四书五经-论语

包括为政先正己,富民兴教,近 悦远来等政浩思想。同时也有关于“士“的论述。全篇原文共30 章,本书选20章。
  以身作则,吃苦耐劳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①劳之。”请益②。曰:“无倦。”
  【注释】
  ①先之:先,率先。先之即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意思。②益:增加。
  【译文】
  子路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以身作则,吃苦耐劳。”子 路请求再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倦怠。”
  【读解】   
  这是勤政爱民的思想。
  “先之”是爱民。如范仲淹的名句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凡事都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做到了这一点,就 能做到不令而行。使自己成为老百姓的表率。
  “劳之”是勤政。兢兢业业,吃苦耐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些都是“劳之”的形象。
  治理国家大事是这样,做一个单位乃至一个部门的领导也是 这样。做到了“先之劳之”,也就是一个好领导、好干部了。
  可子路却还觉得这两点不够,还想听老师再多教他一点。所 以孔子又说:“无倦。”不要倦怠。也就是《颜渊》篇里子张问政 时孔子所回答的“居之无倦”。做什么职务就要安安心心,兢兢业 业地做下去,不要半途而废。这一点,对豪侠而轻率的子路来说, 是很有针对性的。当然,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又何尝没有针对性 呢?这山望到那山高,见异思迁,动辄就想“跳槽”,结果在哪个 单位都干不长,干不好。对于这种人,是不是也用得着孔子送给 子路的这两个字来劝勉呢?--“无倦!”
  ------------------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原文】
  仲弓为季氏宰①,问政。子曰:“先有司②,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注释】
  ①宰:总管。②有司:各部门。
  【译文】
  仲弓做了季氏的总管,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说:“先派定各 部门的负责人,赦免部下的小过失,提拔德才兼备的人。”仲弓问: “怎知道谁是德才兼备的人,从而把他提拔起来呢?”孔子说:“提 拔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别人难道不会推荐吗?”
  【读解】   
  “先有司”使人人各司其职,各得其所;“赦小过”有利于调 动工作积极性;“举贤才”则是“先有司”所必需的。“新官上任三 把火”,孔子教仲弓的这“三把火”一烧,管理的局面也就打开了。

页数:129/226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您又有闲心的话,请点击广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