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股市前瞻

时间:2017-03-28

5月23日股市前瞻

2016-05-22 姚尧 姚尧

    周五上证指数尾盘出现拉升,收盘时上涨18.57点,报2825点,成交量萎缩至1238亿元,基本相当于前期地量的水平,如下图所示:


    周五大盘虽然是涨的,但既未达到前期所设之跌幅满足位,又未出现多头转强结构,是以仍然保持谨慎观望态度。短线上不宜在此点位重仓,只可以小仓位去试水一些多头结构完好的个股,就像姚尧在《5月18日股市前瞻》中所举例的那样。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有读者留言让姚尧谈楼市的问题,在《2月29日股市前瞻》(2月29日股市前瞻)的后半部分,姚尧也曾讨论过这事。说心里话,我本意是不太想谈楼市的。因为我对现在楼市的走向,特别是大家最关心的房价涨跌问题是真吃不准,而你知道我是从来不愿意说话模棱两可、不给结论的。只是问的人实在太多,所以就勉强说一点我的想法吧,供大家参考。

    中国现在的房价贵不贵?也许从房价收入比或租售比等指标来看,房价是真贵。不但现在的价格贵,哪怕跌掉一半还是贵。十年前,说中国房价泡沫严重的言论就已经是铺天盖地。十年过去了,房价翻了多少倍?居民收入才增加多少?所以,倘若只是以教科书中的几个简单指标来衡量,又或是以西方国家的房价水平作参照,中国的房价确实很贵。可问题是,为什么已经很贵的房子还能一直涨呢?

    于是,就有专家出来说,那是因为中国人不理性。对此我是不赞同的,你说谈一场不理性的恋爱,或者玩一场不理性的激情,这都是经常见到的。可是买房子,这是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以上的投资,通常会牵扯到全家、乃至几个家族的重大事件,你说这怎么可能不经过审慎考虑?中国人会把房子炒到远高于西方人的价格,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那就是中国人对待房子的理解与西方人不一样,这在《礼记·大学》里说得最清楚:“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中华文化浸染过的地区对房地产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是源于农耕文明对土地的执着与热爱,而房地产的价值主要就是土地价值。司马迁写《史记》里面有一篇叫《货殖列传》,是为大商人立传的,也阐述了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认为,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看“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也就是说:“依靠农耕本业致富为上等,依靠工商末业致富为次等,依靠奸诈致富为最下等”。但是从致富效果的角度来看“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者,贫者之资也”。意思是“以贫求富,务农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经商,刺绣文彩不如倚门出卖。这里说的工商末业,正是穷人致富的手段”。那现在问题来了,从价值的角度来讲,穷人应该追求务农的本富,从效果的角度来讲,穷人应该追求工商的末富,那岂不是说道德标准高的人就活该受穷,道德标准低的人就容易发财?于是司马迁给出了这样的建议:“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也就是说要“研究趋势的发展,把握时机的变化,从而获取利润。通过工商末业来发财,通过农耕本业来守财。”那什么叫做“通过农耕本业来守财”,可不就是要多买土地嘛!

    正是“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观点,一直贯穿着中国的商业发展史。明清以降,中国出现了所谓的十大商帮,可无论是晋商还是徽商,无论是浙商还是粤商,哪个不是在工商业获得巨富后,把钱财拿来大肆购买房产和土地的?诚如历史学家李剑农在《先秦两汉经济史稿》中所说的,“司马迁之观念如是,秦汉间大多数人士之观念亦如是,甚至于由秦汉以至于今日,中国大多数人之理念,尚未能大异于是也。因此一切士农工商的活动,最后以取得大量土地而成富为目的。”李剑农著书时的“今日”指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可是他所阐述的道理,依然适用于经历过市场经济改革、全球化浪潮和信息技术革命的“今日”。所以那些曾经被奉为中国制造业脊梁的知名企业,在完成原始积累后都会想方设法往房地产行业里钻。你可以骂这些企业家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但话又说来,每当读者在股市亏钱的同时,是不是就又想起房地产的好来?股市总是伤害我,但房子却一直在为我保值增。“以末致财,用本守之”这是深入骨髓的传统观念,没办法的事。所以除了部分三四线城市由于此前步子迈得过大,以至于短期内扯得蛋疼外,绝大多数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价这些年来总体还是呈现上涨的态势。上个月曾经传出温州房屋土地使用权到期需要交纳房价三分之一的费用续期的消息,此事一度引发市场热议,但很快又淹没在涨涨涨的声浪中了,好像大家对这事也没那么在乎了。

    除了根深蒂固的土地观念外,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更强。现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温饱是不成问题了,可为什么大家还活得那么辛苦呢?现在相当多的中国人不到三十岁就开始暮气沉沉,不再愿意读书学习,人生大概也没什么像样的理想了。可是这些人每天却仍在非常勤奋地加班工作赚钱,如果你去问他这么卖力的原因,他通常会告诉你:“我这辈子差不多就这样了,但我要让我的孩子以后能出人头地。所以我要拼命赚钱,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买房子,而且尽量要买好的学区房。我要让我的孩子从小就接受最好的教育,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要让他上最好的幼儿园,以后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乃至于将来出国留学。”所以,当相当多中国人将房子视为决定未来家族兴衰荣辱的希望时,你再用教科书中指标来衡量中国房价的高低显然就不靠谱了。

    但是,长期来看,房价是不是就能一直这样涨上去呢?我觉得这也很不好说,眼下至少有三大隐忧:

    第一,中国房价已经走了二十年的大牛市,却仍未有过一次像样的、长周期调整。尽管无数国内外专家学者,用尽各种资料和语言来批评中国楼市泡沫严重,可每次房价总是在小幅调整后再创新高,这就给了老百姓一种错觉,即房价只会涨、不会跌。人们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证明,什么股市,什么黄金,什么理财,什么创业,什么P2P这些都不靠谱,真正靠谱的就只有买房子,凡是买房子的长期来看都是对的。于是,人们赚了钱就会想到买房子,从而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房价的上涨反过来又刺激了老百姓的购房热情,从而形成循环,亦是索罗斯所谓的“反身性”。但是,房子终究是商品,是商品就要符合供求关系,而不可能永远只涨不跌。如果有一天,房价涨不动了呢?会不会从原来的上涨循环变成下跌循环?中国人因为没有经历过长期的、大幅度的房价下跌,所以好像现在大家都觉得房价上涨是理所应当的了。可万一它进入真正的下跌周期了呢?如果说,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都出现过楼市暴跌、或者长期阴跌,为什么中国就不可以出现一次呢?

    第二,房价上涨(以及随之而来的房租上涨),必定会加重城市居民的生活负担,除非居民收入的增速未来能够赶上房价上涨的增速,而前者在过去年十多年中是远远落后于后者的。如果房价再上去,则要么是企业无法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加薪要求,要么是人才因为生活成本过高而不得不逃离所在城市,而这对城市的长期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也会反过来抑制房价未来的上涨空间。

    第三,在过去近一代人的时间里,很多人能够买房都不是全靠自己的工作收入,通常一方面要靠父母几十年攒下来的工资,另一方面要靠着银行贷款。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的适婚年轻人将几乎不可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大城市买房。那时的房价相对于他们每月所能存下来的钱来说绝对是天文数字,而他们所能得到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援也很有限。他们祖父辈的钱已经用在帮他们的父辈买房上,而他们父辈的钱则用来还房贷上。所以,此时的年轻人绝大多数应该是住父母当年买下来的房子,而无法再向他们的父辈那样动用整个家族的力量再买房了。这种人口结构变化所导致的楼市发展趋势,几乎是很难被改变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现在的楼市上涨是有其自身内在理由的,并不能简单地根据几项指标就断言其泡沫严重,很快就要崩盘云云。同时,我又认为上述三大隐忧始终悬在中国楼市之上,未来迟早会导致一次大跌,只是我真的没法预测这次大跌具体会发生在什么时候。所以,现在让我预测房价接下来是涨还是跌可能并不是很有意义,那些询问的读者真正关心的也是现在要不要买房。我是这样想的:如果纯粹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考虑,我认为楼市的黄金时段已经过去了。以现在A股指数之低,买股肯定比买房合算。但如果你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升学,那我就没法说了。花几百万买套房让孩子能在北京上海的名校读书这事到底值不值,完全是因人而异。就姚尧自己来说,我从到上海读研究生至今已有十多年,一直是租房子住而没有买房的。2007年离开学校那会,如果真是要靠亲戚朋友帮忙也勉强能买房,而且08年金融海啸之后我逢人就说那是买房的绝佳良机,所以当时我不是不知道房价未来会大涨。事后来看,2008年在上海买房拿到现在可是赚大了,但我自始至终就没有过买房的念头,原因在于我不想让自己承受太多经济上的压力。姚尧离开学校后至今未曾去求过职,每当要用钱的时候就多写几篇文章赚点稿费,生活还能混得下去的话就埋头读书,能存下来的钱就全部投到股市里了。如果我当年贷款买了房,那肯定得找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之后每天为升职加薪而努力,大概就不会有那么多空闲时间读书,也不可能现在每天写文章给大家看了。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很早就明确了不送学校而自己教的想法。我对中国的学校教育是有很大看法的。我认为,早年的教育只要达成两个目标即可,一是良好的品德,二是读书的习惯。通常来讲,一个孩子只要品德良好,长大就不太容易误入歧途,惹来的大的灾祸。只要有读书的习惯,就能够不断学习进步,未来终将会有出息。至于学习什么课程,反而没那么重要。其实我始终认为,可能古代的私塾教育才是最好的启蒙教育,那时的私塾先生通常只是科举不顺,但自身道德学问非常好,父母在将孩子送入私塾前通常也会打听先生的品格。可是现在的孩子要送入学校,哪怕是送入所谓的名校,你大概只能保证考试成绩不会太差,将来升学相对有利,你能保证每个老师都有良好的品格吗?你能保证孩子从小能养成读书的习惯,而不是被老师打击学习积极性吗?就问问你们自己好了,你们在学校是因为热爱学习而读书,还是为了考试成绩而读书?离开学校后,你每天还读几个小时书?姚尧至今仍保持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在十小时左右,至少不能低于八小时,你身边有几个人能做到?几乎每天都有读者留言让姚尧荐书,其实真正有心的人是不需要荐书的。你们觉得姚尧知识面很广是吧,可是我是靠谁的荐书才这么博学的吗?我大概能够理解,很多人希望荐书的目的是能够更高效率地读到有用的书,而读完这本有用的书后就能如何如何,可这不还是学校应试教育的思维吗?我所谓的读书的习惯,是你会自觉地把时间分配给读书,一天不读书你就会感到浑身充满浊气,非读书不能让自己感到心灵净化,非学习不能让自己感到人生充实。这个,是学校不教的。当然,也没几个老师懂。可真能养成这种读书的习惯,你觉得这样的人会一辈子没出息吗?你需要担心他以后拿不到好的文凭吗?你需要在乎北京的高考分数和江苏相差很大吗?

    拉拉杂杂说这么多,不一定要读者认同我的观点,更没有半点希望读者仿效的意思。纯粹是宅男的另类想法,或许能让部分读者有些触动。

【推荐】 房价之谜:为什么说北上深房价迟早要追上香港?
【推荐】 3月22日股市前瞻
【推荐】 9月22日股市前瞻
【推荐】 3月21日股市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