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四书五经-论语
德保持了它,不能用庄刀 的态度去治理,那老百姓也不会服从。靠智慧得到了它,靠仁槽 保持了它,又能用庄严的态度去治理,但不能用礼法去约束、指 挥百姓,那还是没有达到尽善的地步。”
【读解】
得到的是什么?保持的又是什么?从后文看,应该是指政权.
所谓“创业易,守成难。”靠智慧而取得是容易的,但要保持 就很难了。一般性地保持也还可以做到,要进一步用庄严的态度 去治理,用利法去约束、指挥,那就更难了。因为这已不是消极 被动地守成,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树,是以攻为守了。
智、仁、庄、礼,是四个层次的修养和要求,四个层次做 一到才能达到完善的地步。而一般人是很难都做到的。 其实,不只是从政如此,诸如我们一般性地做事业,做生意, 有这个道理。比如说在我们今天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不少 人抓住了时机,又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优势,一“下海”就 适逢其会,春风得意地“发了一发”,赚了一把。但由于不能“仁 以守之”,贪心不足,该煞车的时候不知道煞车,结果一夜之间又 成为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如此等等,其实都有一个“得”与 “守”的关系在内。
从这些角度来理解,孔子的话就不仅仅局限于行政的范围,而 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与事业密切相关了,所以具有普遍的指导意 义。
------------------
小知与大受
【原文】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 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从小处得到赏识,但却可以成大器;小人 不能成大器,但却可以从小处得到赏识。”
【读解】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
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又说:“君子 上达。小人下达。”,(《宪问)》)“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子张》)
所有这些论述,都与这里所说的“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有关。都是谈的人的器识的问题。换 句话说,就是提醒我们看人从大处着眼,而不要拘泥于细微末节。 因为真正的君子,一个能咸大器的人,他在细节上不一定有什么 很突出的表现,不一定为人所知,而一个不能成大器的小人,则 很可能在细节上显露出来,为人所赏识。所以,如果以小节看人, 很可能一个真正大智慧的君子还不如一个小聪明的人,那就的 你看走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