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四书五经-论语
《荀子·劝学》的名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也。”正是孔子语录的转述。
贾谊《新书·修政语》说:学如太阳,思如火。思而不学,好比放弃太阳的光辉而升火照明,可以小见,不可以大知。
聪明人怎么会放弃太阳的光辉呢?
------------------
君子谋道不谋食
【原文】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①在其中矣;学也,禄在 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注释】
①馁(nei):饿。
【译文】
孔子说:“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即使你亲自去 耕田种地,难保不饿肚子;努力学道,却可以得到俸禄。所以,君 子只担忧学不到道,不担忧贫穷。”
【读解】
不谋衣食并不是真的不要衣食,而是通过谋道而水到渠成地 获得衣食。
在《子路》篇里,我们已看到学生樊迟去向孔子学耕田种地 而被孔子骂了个狗血淋头。这里又从正面来阐述了“君子谋道不 找食”的道理。
其实,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孔子的话的确是有一定道理 的。以我们今天的情形而论,很多读书人,包括大学教授和搞文 化工作的专家、高级知识分子,就是不如一个拉人力车的或种蔬 茉的菜农收入高,更不用说和做生意的个体户相比了。但我们的 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是不是要为了“谋食”而放弃教学和科研去 拉人力车,去种蔬菜,或去做生意呢?这时,我们就用得着“君 子谋进不谋食”这句话了。毕竟有社会分工的不同,有所从事的 职业的性质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还包含着 一种敬业精神在内。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待遇还存在着一些不合 理的现象,但我们毕竟是君子,所从事的,毕竟是精神文明建设 的高尚事业啊。不合理现象需要得到解决,得到改变,但“君子 忧道不忧贫”,自己的追求还是不能放弃。
这是不是也可以算作对“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 贫”的一种理解呢?
------------------
得之容易守成难
【原文】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 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 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译文】
孔子说:“靠智慧得到了它,不能靠仁德保持它,虽然得到了, 也一定会失去。靠智慧得到了它,靠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