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四书五经-论语
①公伯寮(伯。):姓公伯,名寮,孔子的学生。愬(su):同“诉”, 毁谤。③子服景伯:姓子服,名何,字伯,谥景,鲁国大夫。④夫 子:这里指季孙。⑤惑志:疑惑之心。(6)肆诸市朝:肆,陈列死尸, 诸,“之于”的合音;市朝,街市与朝廷,这里指街市。
【译文】
公伯寮在季孙面前毁谤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孔子, 说:“季孙虽然已被公伯寮迷惑了,但我的力量还可以把公伯寮杀 了陈尸街头示众。”孔子说:“大道如果将会实行,这是天命;大 道如果将被废止,这也是天命。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读解】
公伯寮背叛老师,毁谤同学,子服景伯打抱不平,要帮助老 师除掉这个害群之马。可孔子却不同意。孔子的意思是说,我们 所奉行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能不能行得通,自有天命主宰。这 里的天命实际上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历史的车轮,至于公伯寮 个人的捣乱,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所谓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螳 臂挡车,谈何容易。所以,孔子并不同意对公伯寮采取过激的行 动。
反对暗杀,反对暴力,坚信道义的力量,坚信历史发展的客 观规律。这既反映出圣人思想、意志的坚定,又体现出他博大的 胸怀和高远的见识,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
知其不可而为之
【原文】
子路宿于石门①。晨门②曰:“奚自?”子路日:“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
石门:鲁国都城的外门。②晨门:早晨看守城门的人。
【译文】
子路在石门过夜。守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 孔氏那里来。”守门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 吗?”
【读解】
“明知不可而为之”,这对孔子的概括真是入木三分,深刻得 很。显然,这个守城门的人并不是一个等闲之辈,而是一个修养 很高却隐身于市朝的大隐士。
回到“明知不可而为之”这句话本身来看,这是一个理想主 义者的形象勾画。一个人知道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是可望成功的,于 是坚持干下去,最后果然取得成功他固然是一个成功的人,但 说来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了不起。而一个人明智自己所从事的事情 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还可能取得成功,但他不是一丝不苟地坚持 做下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自己的信念和 理想而献身。这就非常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