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聊斋志异 卷1至4

为了什么?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和目的,不是一般的传奇志怪,而是以传统的传奇志怪
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也是为重
振文言小说所作的抗争。蒲松龄生活在一个激烈动荡的大变化的时代。他经历了明朝的灭
亡,经历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经历了清朝入关前后的虏掠和镇压,经历了清初民族
的和农民的反清抗争。在清朝相对稳定的统一和巩固以后,他又幻想着通过科举制度的途径
出仕,然而初显才华以后,紧接着而来的却是屡遭挫折,最后也只得到了一个“岁贡”的虚
名。他除了短期到江苏给人做幕僚外,终生在山东农村生活。他始终没有放弃高升的幻想,
然而随着幻想的破灭,他这个处于下层的小知识分子,直接地广泛地观察到了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从这种观察里自发地产生了“孤愤”之情,并且把这种“孤愤”之情自觉地体现在
他的小说创作中。上溯千余年以来的文言小说的发展,有哪一位作家象他这样?唐传奇的作
者大都是有较高地位的知名文人,而且传奇的产生还与投献干谒有关,说得不客气点,还是
一种求名的工具。蒲松龄写了《聊斋志异》,还抵不上科场中三篇八股文,而他自己却认为
是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何所为也?他虽写传奇志怪之文,心中未必完全以前辈作者为同道
的。他心目中追随的是“二十四史”的开山祖司马迁。《聊斋志异》中很多篇末缀以“异史
氏曰”,议论横生,表面看是仿“太史公曰”的写作方法,究其底里,恐怕还是把自己的小
说当“史”来看待,这是高出了以前任何一位文言小说家的。当然,他还不懂形象的历史之
类的说法,可他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面貌,提出了尖锐的社会问题。
概括说来,《聊斋志异》突出地提出了几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在蒲松龄的笔下,当时的
政治是非常黑暗残暴的,转别是中下层的封建官吏以及与之相勾结而受到庇护的豪绅恶霸,
他们象一群恶狼一样吞噬着弱者的生命,用蒲松龄的话说,就是“花面逢迎,世人如鬼”,
“官虎而吏狼者,比比皆是也。”《席方平》一篇就集中而典型地揭露了那种吃人的社会关
系和官吏制度。蒲松龄幼而聪颖,却屡试不第,他虽然长期没有破除幻想,醒悟过来,但是
从他亲身的经历和对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广泛观察中,看穿了科举制度是一种坑害知识分子

页数:3/180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您又有闲心的话,请点击广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