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四书五经-论语
------------------
狂者与狷者
【原文】
子曰:“不得中行①而与②之,必也狂捐乎!狂者进取,狷者有 所不为也。”
【注释】
①中行:依中庸而行的人。②与:交往。
【译文】
孔子说:“得不到言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相交,那就必然是和 狂与狷这两种人相交吧!狂的人具有进取精神,狷的人有所不为。”
【读解】
狂者、狷者是相对于“中行”的人而言的。“中行”的人是合 于中庸之道的人,是圣人心目中最理想的人,也是很难遇见的人, 所以圣人说很难得到这样的人相交。于是便退而求其次,与狂者 和狷者相交。狂者是进取的人,狷者是有所不为的人。孟子对孔 子在这里所说的狂者和狷者都曾作过解释,在孟子看来,狂者是 志向远大,言语夸张而不切实际的人;狷者是洁身自好的人。 (《孟子·尽心下》)这两种人都有各自的缺点和毛病,但我们常 常所遇见的,或者说见得最多的,却又正是这两种人。所以,也 就只有和他们相交了。
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这两种人各自的缺点和毛病,从而用 “中行”的标准来加以调节,使之不走极端而接近“中行”。说到 底,还是一个“过与不及”的问题,狂者太过,狷者不及。
你周围的人是狂者多还是狷者多呢?或者,你本人是狂者还 是狷者呢?无论是你还是你周围的人,是不是都应该用“中行”的 标准来加以调节呢?
------------------
恒心的重要性
【原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①。’善夫!”
“不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注释】
①巫医:古代用禳祷之术替人治病的人。不像后来分为卜筮的巫和治病 的医。②“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见《周易·恒卦·九三爻辞》。或,常; 承,受。
【译文】
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人如果没有恒心,不可以做巫 医。’这话太好啦!”
《周易·恒卦》说:“没有恒心坚持德行,就会受到羞辱。”孔子说:“这是告诉不守德行的人连卜也不必占了而已。”
【读解】
在《雍也》篇里,孔子说:“颜回嘛,他的心长期不违背仁道。 其余的学生就只有在短时间里做到了。”这是赞扬颜回有恒心坚持 德行,而这种能够坚持德行的人又太少了一点。所以,孔子在这 里继续强调恒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