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四书五经-论语

  孟子也说:
  “自己不正直是不可能使别人正直的。”(《孟子·滕文公下》)
  一句话归总,就是——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垮下来。
  儒学的政治学强调领导人的表率作用,这与我们今天所推行 的廉政建设思想是一致的。
  ------------------

  贪欲起盗心
  【原文】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 窃。”
  【译文】
  季康子苦于盗贼太多,向孔子询问对策。孔子回答说:“如果您不贪图财物,即使奖励他们盗窃,他们也不会干。”
  【读解】   
  孔子的意思还是“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因为,在孔子看来,国家的领导人如果清廉而不贪图财物,老 百姓也就会效法。不贪图财物,这样一来,也就没有什么盗贼了。 相反,如果作为国家领导人都贪图财物,那下面的各级官吏乃至 于普通老百姓就都会贪图财物,这样一来,当然会盗贼蜂起了。
  这就是贪欲起盗心的道理。
  所以,领导人一定要勤政廉洁。
  孔子不是福尔摩斯,不是包文正公,甚至也不是那“片言可 以折狱”的子路,没有能够为季康子贡献出什么抓盗贼破案子的好办法,但却提出了釜底抽薪、根治盗贼的一劳永逸之法,这就是思想方法。
  当然,作为国家高级领导人的季康子是否听得入耳,是否能 够采纳,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

  风吹草动的统治术
  【原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①,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②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③,必偃④。”
  【注释】
  ①无道:无德的坏人。下文“有道”与此相应,指有德的好人。② 君子:这里的“君子”指在上位者,下文的“小人”与此相对,指老百姓。 ③上:加。④偃:倒伏。
  【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问政事说:“如果杀掉无德的坏人,从而亲近有 德的好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您治理国政,怎么用杀戮呢? 只要您一心向善,老百姓也就会跟着向善。领导者的德行好比是 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草受风吹,必然随风倒。”
  【读解】   
  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百姓不怕死,你用 死来威胁

页数:123/226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您又有闲心的话,请点击广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