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水浒后传

  那茅庵有个老僧,五更起来做功课,听得门外有呻吟之声,开门出来。见雪地上有一人倒着,发慈悲之念,用力扶起来,衣服浑是冰水。搀进庵里,泡碗姜汤与蒋敬吃了,叫脱下湿衣,拿件道袍换了,烤起火来。有一个多时辰,蒋敬方说得话出,谢道:“多亏老师父救了性命!”老僧道:“想是在江中吃人暗算了?”蒋敬道:“被两个梢公将酒劝醉,半夜里拿刀砍来,我无计可施,只得跳在江里。”老僧合掌念声佛,道:“只愿他长福消灾。”蒋敬倒笑起来。天色已明,老僧做些素饭用过,替蒋敬把衣服晒起。虽是雪霁天晴,那绵衣急切难干。蒋敬道:“这里还是老鹳渚么?”老僧道:“上面十里路便是。”蒋敬道:“想是那两个贼徒昨夜放下船,到没有人家处下手。尚不晓得老师父法号?”老僧道:“贫僧是西川人,贱号淡然。行脚至此,蒙村中几个檀越施些斋粮,将就度日,已有十多年了。”
  到第三日衣服方干,蒋敬作别,谢道:“弟子性命幸蒙老师父救得,只是身边没有一些东西可以酬谢。”老僧道:“贫衲一片平等心,莫说居士是被难的,就是那歹人落水受寒,也要相救。说哪里话!便是这碗素饭,也不是贫衲自己耕种的,都是檀越的福田,不消谢得。”用手指道:“出了松林,转上南有座涧桥,过了桥再往东,不上半里,就是大路了。”蒋敬拜别而行。到得大路上、寻思道:“还是重到建康去讨那些零星帐目?还是到江州?或者碰上有相熟客伴,借些盘缠再处?”以口问心一会,想道:“此去建康有千里程途,腰间并无一文,怎生去得?且到江州再作进退。”踏着冻,走过三四十里,到了关边,寻个客店安寓。
  那店家见单身客人,又无行李,不肯相留。蒋敬只得出门,惶惶无定。背后总有人叫道:“蒋客人!”蒋敬回头看时,却是前日贩药材过关写税单的主人家。相见了,主人问道:“恭喜回来了,可曾得利?带甚么货物转来?要写单么?”蒋敬道:“不要问起!利息颇有些,尽被船家所劫,逃得性命,只剩一双空手。思量在关上寻个相认的客伴,借些盘缠。前边那店家见无行李,不容安寓,正在两难。”主人道:“既然如此,且在舍下暂住,等候客伴何如?”蒋敬道:“如此极感!”一路同走。到了主人家,身边止剩得一个束鸾带的金环,解来称有二两重,央主人家兑换些银子使用。到晚吃了夜饭,主人家拿出铺盖与他睡了。
  到次日,在关上寻访,并无相熟的,闷闷不已。转过江边,见一座大酒楼。挑出酒帘,正是浔阳楼。想道:“是个名胜去处,

页数:102/255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您又有闲心的话,请点击广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