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股市前瞻

时间:2017-03-28

1月23日股市前瞻

2017-01-22 姚尧 姚尧

    今日上证指数上涨21.84点,收盘报3123.14点,成交量为1415亿元,如下图所示:

    经过这几日的震荡回升,投资者情绪应该能逐渐平稳下来了。但正如下跌时我们拥抱希望一样,上涨后我们亦不过分激动。尤其以现在的成交量来看,年前想持续大涨的可能性是极低的。前期大跌时抄底的投资者可以酌情逢高止盈,中长线投资者仍以七成仓位为宜。

周四晚的文章给大家介绍了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今天再介绍一首写陶渊明的词。这首词的名气不是很大,名气不大的原因或许是很多人读不懂。包括我曾经翻阅几篇词选书中关于这首词的赏析,在理解上都是有误差的。这首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词人专门写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一般人读不懂其实也很正常,因为格局不够——辛弃疾的《水龙吟》: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下面我们一句句分析: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

对于陶渊明这样著名的大诗人,辛弃疾当然是老早就知道的。那为什么叫“老来曾识渊明”呢?意思是说,以前虽然读了很多陶渊明的诗文,但其实都没真正读懂。直到年纪大了(写这首词时55岁),对社会人生有了更多经历体验,才对陶渊明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我们知道辛弃疾是著名的抗金将领,小时候的启蒙教育就是爷爷教他要抗金,二十一岁的时候就聚集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参加抗金起义军,他有首很著名的词开头是“壮岁旌旗拥万夫”,末尾是“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从青春到白头,辛弃疾一辈子都在抗金,诗词里也尽是金戈铁马的热血沸腾。而陶渊明的诗固然是好,可描写的大多是“采菊东篱,悠然南山”,所以辛弃疾早年不那么喜欢陶渊明,其实也很正常。直到经历过很多事情,他才慢慢体悟出陶渊明诗中的深层含义,觉得陶渊明真是他的知己,所以说“老来曾识渊明”,以致于经常会在梦中与陶渊明交流。这句词里的“参差”二字用得极好,我们看多文学作品总是把梦境写得特别清晰,就好像现实中真正发生的一样,可事实上梦境通常都是朦朦胧胧的,所以辛弃疾说梦里相见的陶渊明是“参差是”。

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

觞(读“商”),酒杯。御:用,进。词人说他梦醒以后感到幽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做梦醒来会觉得幽恨吗?无论好梦噩梦,似乎都谈不上幽恨吧?那辛弃疾为什么会有幽恨的感觉呢?我们上次读陶渊明《与子俨等疏》里有两句话说:“邻靡二仲,室无莱妇”,可见陶渊明内心是个极度孤独的人。同样地,辛弃疾也是内心极度孤独的人,“孤独”可说是他词作的主旋律。一个孤独的人遇到另一个孤独的人,而又视对方为知己以互诉衷肠,正是这段梦中际遇太难得,所以词人才极其幽恨梦醒,因为醒来后又是只剩自己孤独。于是乎,想喝酒却喝不下去,想唱歌却唱不出来,因为“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斯人不见,一切都没了滋味。

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

意思是说:一个白发老者,不应该在萧瑟秋风中为了五斗米折腰。典故出自陶渊明在彭泽县令任上时,督邮前来视察,县吏提醒陶渊明务必要将官服穿戴整齐,否则督邮会趁机大做文章,给陶渊明小鞋穿。于是陶渊明叹气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意思是说我不能为了这点微薄的俸禄,就去低三下四地巴结那种小人。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陶渊明只有四十岁,其实还谈不上“白发”的。倒是辛弃疾写这首词时已经55岁,可以称作“白发”了。

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这里的北窗高卧,典出于《与子俨等疏》中的“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东篱自醉,典出于《饮酒》组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几句词的意思是说:陶渊明在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该是别有深意的。那么,这是什么深意呢?

我们再来引用龚自珍的一首《舟中读陶诗》:

陶潜酷似卧龙豪,

万古浔阳松菊高。

莫信诗人竟平淡,

二分梁甫一分骚。

龚自珍说:陶渊明具有诸葛亮的豪气,你不要以为陶渊明的归隐就是从此看破红尘,就是真的心如枯井,就是不再关怀社会。你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陶渊明的诗就像诸葛亮的《梁甫吟》和屈原的《离骚》那样,始终充满了对天下苍生、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关怀。

同样地,辛弃疾所谓的“应别有,归来意”,就是说陶渊明虽然“北窗高卧,东篱自醉”,但是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从未真正忘却。只是他身处乱世,有志难伸,为了不同流合污才不得不隐居的。这也就是这首词开头说“老来曾识渊明”的原因所在,早年时的辛弃疾并未能真正读懂陶渊明,觉得他只是个洁身自好的隐士,直到老来才读懂陶渊明平淡外表之下的深情高义。可惜的是,我所翻阅过当代解析辛弃疾这首词的文章中,没有一篇真正读懂“应别有,归来意”的,他们基本上都翻译成白话文就含糊带过了。看来这些作者,是既不曾识渊明,也不曾识稼轩。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意思是:必须相信陶渊明还没死,因为我现在仍然能感受到他那令人敬重的气势。显然,时隔八百年还能让人感到“凛然生气”的,绝对不会是“竟平淡”,而是“卧龙豪”。

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

吾侪(读“柴”):我们。意思是:我们虽然远隔千古,但心意相通,是异代的知音。

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

这里引用的是东晋谢安的典故。根据《晋书·谢安传》的记载,谢安出身于名门世家,年少时便在社会上享有极高名望,但他却总是拒绝进入官场。他的妻子见谢家满门既富且贵,门庭若市,唯独谢安在东山隐居,就问他说:“身为大丈夫,难道不是应该(像你兄弟)这样吗?”谢安的回答是,掩鼻曰:“恐不免耳。”意思是说,我只担心终究未免于富贵,哪里还会担心得不到富贵呢?而之所以掩鼻,是表示自己对于官场腐败的蔑视。辛弃疾这几句词的意思是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终究未免于富贵,其实也没什么意思。

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这里还是谢安的典故。后来谢安终究还是应征西大将军桓温的聘请担任司马,临行前很多人前来相送,有人就开他玩笑说:“当初你总是拒绝朝廷的征聘而在东山隐居,大家每次见面讨论都是在说,谢安不肯出来做官,那天下苍生该怎么应对呀?现在你居然出来做官了,那天下苍生又应该怎么应对呀?(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谢安听后“甚有愧色”。这就是成语“东山再起”的由来。这几句词的意思是,谢安后来重新做官,口头上也是说,自己出山是为了天下苍生。

辛弃疾这里鄙视了两种人,第一种是谢安也鄙视的、整天忙碌于追求荣华富贵的谢家兄弟;第二种是谢安本人,口头上说不追求荣华富贵,喜欢清风明月的隐居生活,其实那只不过是用拒绝来为自己博取好名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两个字“装逼”,而最终目的还是荣华富贵,只是以隐居来自抬身价而已。

为什么辛弃疾写陶渊明,最后变成鄙视谢安来了呢?答案是他认为谢安及其兄弟正好能够衬托出陶渊明的伟大。辛弃疾在另一首词《贺新郎》里曾经写到:“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在辛弃疾眼里,这些人都属于“沈酣求名者”,根本无法仰望陶渊明的伟大。那么陶渊明是怎么做的呢?苏东坡有两句话说的最为贴切:“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意思是陶渊明想当官就去当官,并不觉得当官本身有什么可耻的。要隐居就去隐居,也不觉得隐居本身有什么道德高尚的。陶渊明的理想是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自然就需要做官,可是如果没有好的机遇和领导以实现理想,他就辞官归隐。然而归隐后生活艰苦,陶渊明就想做点小官来改善生活,可一旦发现做个小官还要这般低三下四时,他宁可生活艰苦也不做违逆本心的事。所以,苏东坡和辛弃疾所赞赏陶渊明的不是他的“隐”,而是他的真诚,无论“仕”还是“隐”,都能合于天道、合于本心。相反,世间人的所作所为,无论“仕”还是“隐”,其实都是在汲汲求名,只是方式和效果不同罢了。

我们反复强调,股市投资考验的是你的人性,而人性中最大的弱点就是容易被别人的言谈举止左右自己的行为。试想每次你在高位加杠杆买进时的勇气是哪里来的?难道不是因为周边有人不停地炫耀自己手里又有几个涨停板吗?即便你也忍不住怀疑,怎么大家都在赚钱,行情应该快差不多了吧,可最终还是忍不住买买买。而你为什么会在低位割肉清仓,难道不是因为周边有人不停在恐吓你要崩盘了吗?即便你觉得已经跌那么多,应该向下空间不大了,长期来看肯定是会赚钱的,可你仍然忍不住要割肉,惟其如此你心里才能好受些……

新年将至,自然少不了各种大大小小的聚会,聚会中有志得意满后炫耀的,有打肿脸充胖子吹牛的,也有脸上勉强挤出笑容,其实内心充满各种羡慕嫉妒恨的,更有听了别人的吹牛炫耀后回来折磨自己,以至于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的,这样的人,投资股市怎么可能不亏钱,你性格中的弱点会在股市中被不断放大,直至最终击溃你。所以有心的读者不妨试试,看是否有能力修养到整个春节都心静如水,不会因为别人的言谈举止而让自己心烦。

【推荐】 1月24日股市前瞻
【推荐】 2月5日股市前瞻
【推荐】 有一种诗词,单是开头就让我们惊艳不已
【推荐】 1月20日股市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