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股市前瞻

时间:2017-03-28

12月28日股市前瞻

2015-12-27 姚尧 姚尧

先说主板。在周四的股市前瞻中,姚尧提到:“上证指数这个‘先下后上’会下到哪里呢?姚尧以为,下到这里就差不多到位了,今天最低点的3572点短期内、甚至中期内也很难再跌破了。”周五上证指数缩量整理,最低点为3601点,收盘上涨15点,报3627点,依然在我们的预测范围内运行。

在《12月23日股市前瞻》中,姚尧提到:“在本月初的新股申购前夕,上证指数在11月27日放量暴跌5.5%,隔天早盘也一度下跌超过3%,只是午后才实现V转。在本月中的新股申购前夕,上证指数在12月11日小幅下跌0.6%,隔天跳空低开后一路上攻至涨2.5%。而在这次新股申购前夕,上证指数稳稳地沿着五日均线上移,调整也只是在盘中进行,收盘不但没有下跌,反而还上涨了。新股申购前的表现越来越强势,这说明市场情绪已经越来越稳定,投资人的持股信心越来越强,不像前期有个风吹草动就赶紧卖股票去申购新股。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表明主力洗盘已经洗的差不多,随时可能突破上行。”周五上证指数的成交量下降到近期最低的2746元,亦是洗盘接近尾声之迹象。现在就看周一打新资金回归后指数会有怎样的表现?所观测者有三:

一、是否能收出中阳线?

二、是否突破3684点的反弹前高?

三、成交量是否能够有效放大?

在姚尧看来,这三个问题都应该是肯定的,除非明天收盘情况与此大不相同,否则我们继续坚定持股不变,中线继续看高3800点不变。

再说创业板。创业板指近期走势大体与上证指数类似,明日要突破2915点的反弹前高恐怕不易,但突破2850点的波段前高应该不难。维持继续持股的策略不变,是以不再赘述。

不久前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但很奇怪的是姚尧居然没见到多少人讨论。此前像什么新股申购了,注册制了,美联储加息了,这种事情都有大量评论文章转发。且不管评论得对不对吧,至少大家的情绪是积极热烈的。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么重大的事,居然没什么文章,想来是没什么人看出了这里面的门道,更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热闹可言。所以,姚尧试着为大家理理思路,看看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都有些什么东西?

毛主席曾有句名言:“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一般民众读这种会议公告读了半天觉得头昏脑涨,不知道公告究竟想说什么,原因就在于始终不了解这里面有什么“纲”。专家们在对公告进行解读时,也往往因为自己也不知道纲在哪里,所以虽然是用三句话解释一句话,动不动就洋洋洒洒上万字,却只会让读者更加头昏脑胀。所以搞到最后就是大家都不谈了,还是谈货币战争比较刺激,故事结构简单,情节扑朔迷离,有英雄,有坏蛋,引人入胜。

这篇会议公告的“纲”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许多人或许觉得,这不是套话吗?其实还真不是,至少这是第一次用“中国特色社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词。之所以用“特色”,就表示跟以前的都不一样。譬如我们以前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言下之意就是和以前的那种社会主义不一样,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那这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的是什么呢?姚尧以为它指的是“供给侧改革”,并且这次使用“特色”是有很深内涵的。现在大家一提到供给侧改革,就把它和里根经济学划等号。其实,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与里根经济学完全是两码事,充其量只能说是部分相似或形似而神不似。所以,姚尧觉得“特色”或许有敲打市场理解偏差之意味。

里根经济学是在凯恩斯经济学在1970年代失败的背景下产生的,而凯恩斯经济学是为拯救1930年代大萧条的背景下产生的。简单来说,凯恩斯经济学就是政府主动刺激消费、刺激投资,在大家都不敢花钱的时候,政府要带头花钱。政府首先创造了需求,企业就有生意了。企业有生意了,员工就有工资了。员工有工资了,就可以消费了,皆大欢喜。譬如2008年金融海啸后,中国政府推出后来极具争议的“四万亿”政策就算是这个路数。凯恩斯主义成为大萧条后几十年间经济学的主流,但到1970年代却开始越来越不灵了。尤其在凯恩斯的理论里,通货膨胀和失业是互相交替的:经济繁荣的时候,失业率低,通货膨胀就严重。经济萧条的时候,失业率高,但不存在通货膨胀的问题。可是到了1970年代,美国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滞涨,即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并存。这个时候,里根经济学就横空出世了。

里根自己没有很正式的学过经济学专业,其理论根据来自于供给学派。简单来说,凯恩斯主义强调刺激需求,而供给学派强调刺激供给,供给本身就创造需求。举个例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哪个家庭能够拥有彩电、冰箱、洗衣机,那是非常令人羡慕的,是很有钱的象征。那是普通百姓对家电没有需求吗?当然不是,关键还在于东西太贵,买不起。那如何才能买得起呢?就得拼命生产,等到供给多了,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大家就能买得起了。后来的电脑、手机、汽车都经历过这么个从土豪专用到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过程。所以供给学派认为问题不在需求而在供给,只要你供给足够多,把价格降下来,自然就有需求了。为此,里根经济学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大规模减税、抑制通货膨胀、降低政府开支等都是为了刺激企业活力,让他们积极制造供给。

但我们现在的供给侧改革和里根经济学是一回事吗?从减税等措施来看,好像有相似之处,但从目的来看,则两者完全不同。中国现在的问题既不是需求不足,也不是供给不足,而是供需错配。什么意思?还是拿去中国人买日本买马桶盖做例子。中国人会去日本买马桶盖,表示中国人有需求。所以不需要政府刺激,他都会去买马桶盖。可问题是,许多中国人不买中国生产的马桶盖。显然无论你怎么刺激供给,让中国马桶盖企业把成本降低,需求也不会增加,反倒是把这个行业弄得更加产能过剩。因为想买日本马桶盖的人不会因为中国马桶盖又降价了而放弃买日本马桶盖。所以,现在中国经济的病因出在我们自己的供给不能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只能由别人的供给来满足我们的需求。因此我们要改革我们的供给,去掉我们已经不需要的过剩供给,增加我们需要、但现在还不足的供给,这与里根经济学中只要增加供给就能创造需求是完全两码事。就好像面对的是两种不同的病,只是药方里有几味药碰巧相同而已。

搞明白了供给侧改革这个“纲”,我们就很好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项任务了,即“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为什么是“适度扩大总需求”?因为我们需求并不差,所以只需要“适度扩大”就好。为什么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提供的大量供给都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必须要把这些东西去掉,才能腾出资源来提供能够适应需求的供给。为什么要“降成本”?因为这有利于刺激企业活力,提供好的供给。为什么要“补短板”,就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供给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要努力提高上来。

顺着这条逻辑出发,未来股市的机会在哪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会促进未来的国企改革和兼并重组。譬如,在产能过剩的煤炭水泥造纸化工等行业,必定有些企业是效益好而污染少的,有些企业是效益差而污染多的,那就让前者去并购后者,这既改善了我们供给的品质,也可以把差企业所占用的社会资源释放出来。“降成本”,这自然会对所有企业的盈利都是有益的。“补短板”,则对我国的消费升级、进口替代以及高科技产业大有裨益,这其实也是姚尧始终对创业板保持积极乐观的重要原因。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一个是要消灭落后供给,一个是增加先进供给,一个是考虑”怎么去”,一个是考虑“怎么补”,你觉得哪个前途更光明些?

【推荐】 索罗斯会不会赢?
【推荐】 11月16日股市前瞻
【推荐】 房价之谜:为什么说北上深房价迟早要追上香港?
【推荐】 樊纲:近期宏观经济走势确实不乐观,主要有三大原因